Idea to Entity:AI生成3D模型的过程

Idea to Entity:AI生成3D模型的过程

2025年7月18日,在最新一期Tech for Greatness(T4G)技术交流会上,AI生成3D模型领域的技术研究人员刘俊宇(Junius.L)分享了《Idea to Entity:AI生成3D模型的过程》的主题演讲。本次活动聚焦传统3D建模流程如何接入AI,推动游戏、影视、医疗等行业的效率革命。

Idea to Entity:AI生成3D模型的过程

技术突破:单图生成高精度3D模型

刘俊宇认为,传统3D建模依赖人工雕刻或高成本摄影测量,而AI技术正突破两大核心瓶颈:

几何形状生成

腾讯混元3D(Hunyuan-3D)利用先进的深度学习模型(基于VAE变分自编码器和扩散模型+Transformer架构),实现单张图片推理多视角结构。

香港大学与字节合作的Hi3DGen创新引入2.5D法线图(一种能精准捕捉表面细节的中间变量),显著提升毛发、曲面等复杂结构的精度。

独创多视角烘焙技术,仅需12张稀疏视图即可覆盖完整模型(传统需20+高清图)。

纹理贴图生成

混元3D的PBR材质引擎可对“白模”自动生成物理级真实贴图,支持金属、布料等材质切换。

独创多视角烘焙技术,仅需12张稀疏视图即可覆盖完整模型(传统需20+高清图)。

效率跃升:成本降低90%

刘俊宇现场演示展示,AI建模实现“分钟级”产出:

用户上传单张概念图或手绘草图,即可生成带纹理的网格模型(Mesh)。

面数(Polycount)可自定义调整,平衡精度与渲染性能。

腾讯开源社区提供动画绑定链路,支持角色动作生成,形成“创意→模型→动画”闭环。

行业应用前景

游戏与影视:批量生成道具/场景模型,解决小物件耗时痛点。

消费领域:用户可定制3D打印模型(如热门潮玩的平替方案)。

医疗创新:通过CT扫描图重建器官3D模型,辅助手术规划。

技术挑战与未来方向

在问答环节,刘俊宇回应了当前局限:

  • 细节还原:单图生成的纹理与真实物体仍存差距,未来需融合多视角图片提升保真度
  • 开源生态:混元3D 2.5、Hi3DGen已开源,但高质量数据集仍稀缺(后者通过合成数据扩充至70万模型)。
  • 跨行业融合:呼吁医疗、工业领域加入技术验证,拓展“主动健康管理”(如个性化康复辅具设计)等创新场景

结语:AI驱动的“造物革命”启程

刘俊宇的演讲清晰勾勒出AI驱动3D建模从“概念”到“实体”的变革路径。以腾讯混元3D、Hi3DGen为代表的技术突破,正将高门槛、高成本的3D创作转变为高效普惠的工具——当建模时间从周/天压缩至分钟级,成本骤降90%,其意义远超效率提升:它意味着创意火花的快速迸发个性化需求的即时满足,以及医疗、工业等领域的可视化方案加速落地。

尽管细节还原与数据生态建设仍面临挑战,但开源策略与技术迭代正为AI 3D建模铺就未来之路。通过这场“造物革命”,可以让高质量3D内容创作不再是专业人士的专利,而成为人人可及的能力,最终赋能千行百业,释放无限创新潜能。

Idea to Entity:AI生成3D模型的过程